shanghai security defense & alarm association 愛建網">
近些年來,我國交通行業的信息化投入保持了快速增長,2012年市場規模達到近500億元。行業快速增長的主要刺激因素在于高鐵、機場等領域的持續投入建設。總體來看,我國政府對交通行業大規模的基礎建設投資,是拉動交通行業信息化投資迅速增加的最主要原因。那么,智能交通產業發展現狀怎樣?未來如何更好得發展下去?
中國智能交通走向產業化
中國智能交通走向產業化。據了解,在交通運輸部及國標委的積極指導和大力支持下,中國智能交通產業聯盟于2013年9月正式成立。目前已經有八十余家會員單位,為進一步推動我國智能交通產業向縱深發展,聯盟現公開面向海內外征集相關會員單位,共同促進中國智能交通產業化發展。
據悉,中國智能交通產業聯盟成立的宗旨是圍繞國家綜合運輸發展規劃,打破交通、電子、通信、金融、物流、信息等行業壁壘,探索綜合智能交通產業跨行業、跨領域的縱橫優勢,以服務民生為目標,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探索以產學研用為紐帶,以企業為主體的智能交通發展新模式。目前聯盟已成立合作式智能交通、車載信息服務、公共交通、移動便攜終端四個工作組,重點開展聯盟標準、測試檢測、智能交通科研示范及產業化等工作。
如何更好地發展智能交通
城市、交通運營商和其他交通運輸資產的業主將智能交通技術作為工具,來幫助他們提高流動性、減少燃油消耗、降低碳排放量、改善安全性并加強經濟競爭力。
目前,交通運輸中的許多組件和子系統還沒有被裝備起來,或者是由于各地的裝備不同而造成無法確定地知道它們的當前狀態。這不僅是大量的時間和金錢的浪費,還會造成質量的不一致和多個錯誤機會。顯而易見,需求只會增長,特別是隨著人口的增長和城市化進程不斷擴大,交通工具和城市的裝備化以及個人移動設備的賦權將繼續呈指數級增長。我們需要從交通運輸網絡中得到更多的物理和數字化能力。將來,更智能的交通甚至會將先進的建模應用到以前不可預知的情況中,比如跨大西洋的火山灰流動,從而更好地安排全球交通。
要發展智能交通,有幾個關鍵點:
首先是標準:必須建立達成一致的交通運輸數據標準,惟有如此才能將整個系統中的流程和數據互相聯系起來。
其次,要有意地設計智能交通系統:旅客的時間、安全和經歷應該是智能交通系統的設計出發點。需要通過設計,將互聯互通、系統認知、分析和安保等重要標準從一開始就嵌入到系統中。
再次,轉化到真正的交通運輸系統將允許和需要更多的合作:一個多樣化的、有多方利益相關者的世界需要所有各方在日常基礎上比肩合作。
最后,是政策與倫理:從技術的新模式,到不斷變化的合作形式,到現代生活中個人角色的變化,再到對可持續生活的新期望,都表明,我們正在進入一個非常不同的世界。
我們必須從倫理和社會的角度出發,明確如何經營管理組織和行業的指導方針,并圍繞此方針共同努力。
智能交通并不是宏偉的、未來的理想,相反,智能交通很實用。不可否認,許多影響交通運輸的有爭議的問題的辯論——從能源、安全,到氣候變化、經濟——仍將繼續。但無論最終哪個觀點占上風,其結果都會是讓系統更聰明,即更透明、更高效、更方便、更有彈性、更具創新性,讓交通運輸更聰明地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智能交通技術的應用及實例
智能交通系統根據應用技術的不同而不同,從基本的管理系統,如汽車導航、交通信號控制系統、集裝箱管理系統、可變信息標志、自動車牌識別或高速攝像機,到監控應用,如保安閉路電視系統,再到更先進的集成其他若干來源的實時數據和反饋的應用,如停車場的引導和信息系統、氣象信息、橋梁除冰系統等。此外,正在發展的預測技術使得先進的建模以及與歷史基準數據的對比成為可能。智能交通技術的應用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車載緊急呼叫系統:車載緊急呼叫是在發生事故后,由車乘人員手動生成或者是通過車載傳感器自動激活的緊急電話。當激活時,車載緊急呼叫裝置會建立起緊急呼叫,將語音和數據直接傳送到最近的急救點。數據包括與事故相關的各種信息,如時間、精確位置、車輛行駛方向以及車輛識別等。
自動道路執法:交通執法攝像系統用于探測和識別不遵守車速限制或其他法律規定的車輛,并且根據車牌號自動開出罰單。這類系統包括識別超速行駛車輛的高速攝像機、探測紅燈時越過停止線或指定停車區域的紅燈攝像機、識別在公交專用車道上行駛的車輛的公交車道攝像機、識別非法穿越鐵路的車輛的平交路口攝像機、識別車輛越過雙白線的雙白線攝像機、識別違反高占用車道規定的高占用車道攝像機等。
可變限速:最近一些司法管轄區已經開始根據道路擁堵和其他一些因素對道路實行可變限制。通常情況下,這種限速只是在惡劣情況下要求降低車速,而不是在道路情況良好時允許提高車速。一個應用案例就是環繞倫敦的英國M25公路。M25全長188公里,是英國高速公路網絡中最繁忙的公路之一。在2003年,位于倫敦希思羅機場附近的車流量曾經達到一天19.6萬輛;而在2007年,路的西半段的平均日車流量達14.7萬輛。自1995年開始,M25公路上最繁忙的23公里就開始使用可變限速和自動道路執法。初步結果表明,該舉措節省了行車時間,使交通更加順暢,同時事故數有所下降。
防撞系統:日本的高速公路上安裝了傳感器,可以通知駕駛員前方有車輛停滯,從而防止碰撞事故的發生。
動態交通燈序列:在多車輛、多車道和多路的交界區,該系統可提供一種有效的時間管理方案,為每個通道制定動態的時間計劃。系統實時運行時能夠根據每個通道上的車輛數量和路況來做出效仿執勤的交警人員的判斷。
關于智能交通
智能交通系統(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簡稱ITS)是未來交通系統的發展方向,它是將先進的信息技術、數據通訊傳輸技術、電子傳感技術、控制技術及計算機技術等有效地集成運用于整個地面交通管理系統而建立的一種在大范圍內、全方位發揮作用的,實時、準確、高效的綜合交通運輸管理系統。
滬公網安備 3101120200193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