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security defense & alarm association 愛建網">
9月27日,滴滴官方發布安全功能升級進展,宣布客服已成立警方調證專項共享對接組、并從9月27日起在司機接單間隙隨機抽查人臉識別。同時,滴滴已在滴滴App、官方網站等平臺上線全社會意見建議征求通道。
公告稱,新一階段的安全運營保障及安全功能升級進展包括:除了每日出車前對司機進行人臉識別外,9月 27 日起將在司機接單間隙隨機抽查人臉識別,通過后才能繼續接單;9月27日司機端App上線緊急聯系人功能,快車(含拼車、優步及優享)、專車及豪華車司機可使用;客服已成立警方調證專項工作對接組。與此同時,乘客端APP已上線“未成年人乘坐滴滴需由監護人陪同”(包括代叫車)的提示。平臺目前正在探索有效的未成年人安全出行防護機制。
作為共享經濟的代表,越來越多的網約車進入了我們的生活。手機一鍵定位叫車,使得這種便捷、高效、多樣化的約車模式快速受到普及和推崇。越來越多的用戶基于這個平臺而獲益,越來越多的安全隱患也隨之產生。頻發的網約車安全事故,給人們敲醒了警鐘。
據了解,目前我國網約車司機人數超過3120萬,但資質符合各地出臺新規的僅有34萬,比例為1.1%。截至2018年7月份,共有78個網約車平臺公司在全國不同城市獲得經營許可證。78個平臺中,51%的平臺只在一個城市取得了許可證。
據滴滴出行發布消息,全平臺8月份日均客樂福咨詢以及投訴進線212萬通,其中智能處理151萬通,目前1.5萬名(5000名自建一萬名外包)客服無法保質保量全部承接。
網約車事故的頻頻發生讓更多人開始把目光轉向網約車的安全治理方面。據悉,由交通運輸部、中央網信辦、公安部等多部門組成的專項工作檢查組陸續進駐首汽約車、神州專車等網約車和順風車平臺公司,開展安全專項檢查,將嚴格督促企業強化運行風險管控,在派單前應用人臉識別等技術,對車輛和駕駛員一致性進行審查。
實際上,人臉識別作為安全防范技術早已在公共交通工具中得以應用。2016年6月,Uber就將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到旗下的網約車中,規定司機必須通過人臉識別檢測方可接單。截至2018年,深圳、上海、珠海、成都等城市的公交車已經搭載人臉識別系統,廈門、重慶也預計在2018年底更新出租車搭載人臉識別系統。車輛搭載人臉識別技術,不僅可以借助前期的信息錄入,快速、實時比對司機身份,還可以自主監控司機或乘客之間出現不文明行為,保障行車安全。
經過40多年發展,我國人臉識別技術已經處于國際領先地位,識別準確率達99.84%,超過了人類識別程度,識別準確性值得信賴。并且針對特征,采取活體檢測措施,目前業內已經具有基于深度學習的人臉識別防偽技術,能夠識別出偽造的生物特征。因此公共交通工具應用人臉識別能夠充分保障乘客安全。
結束語:
近年來,人臉識別技術不斷提高,預計未來幾年將廣泛應用于網約車、公交車等公共交通工具,為人們安全出行提供保障。希望這項人工智能技術可以給乘坐網約車的乘客帶去安全,成為網約車乘客的保護傘。
滬公網安備 3101120200193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