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security defense & alarm association 愛建網">
9月26日上午,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專題新聞發布會,基礎設施發展司司長鄭劍,農村經濟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李明傳,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副司長張志華,國家能源局規劃司副司長、二級巡視員宋雯共同出席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并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能源基礎設施建設、農村供水保障、防汛抗旱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東數西算”工程進展等方面情況,回答了記者提問。
本文摘取了發布會上與我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東數西算”工程的下一步推進及已取得的成就等相關的內容,以饗讀者。
記者提問:
近期國務院常務會議幾次研究穩投資工作,無論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還是設備改造升級貸款貼息都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其中重要的支持領域,請問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潛力如何?下一步發改委還有哪些舉措保障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發改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副司長 張志華
張志華:
謝謝你的提問。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一頭連著擴大內需和改善民生,一頭連著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對于優化投資結構、以高質量供給創造新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十四五”乃至未來較長一段時期,我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前景持續向好。這個問題可以從三個方面看。
從變革趨勢看,每一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都會伴隨基礎設施的升級,當前新技術革命方興未艾,基礎設施改造升級進程將不斷加快。
從自身發展看,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充分激發包括數據在內的各類生產要素活力,強化戰略性前瞻性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體系布局。
從群眾期盼看,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持續提升城市管理、交通出行、養老醫療等各領域基礎設施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為加大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今年6月,國務院出臺利用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專項政策,近期又啟動了專項再貸款與財政貼息配套支持部分領域設備更新改造的工作,這兩項舉措都將新型基礎設施納入支持重點。
隨著這些政策的落地,一批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將加快啟動實施,為穩定投資、擴大內需發揮積極作用。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從四個方面支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加強統籌規劃。落實好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建設規劃和實施方案。指導電信運營企業統籌布局5G和光纖網絡建設。完善國家算力網絡布局,促進區域協同和集約共建。優化新型基礎設施的供給結構,提升整體發展效能。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充分發揮中央預算內投資引導帶動作用。用好中長期貸款、地方政府專項債、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等,加大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增強社會資本參與投資的積極性。
三是補齊短板弱項。持續實施中西部地區中小城市基礎網絡完善工程,支持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融入民生設施,彌合數字鴻溝,促進新型基礎設施提質升級。加快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
四是強化以用促建。明確新型基礎設施的布局重點和建設次序,優先支持建設滿足群眾迫切需求,對實體經濟帶動作用突出的新型基礎設施。鼓勵新技術在能源、礦山等垂直行業的融合應用,打造安全可靠、系統完備的新型基礎設施。
總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一項需要持續開展、久久為功的工作,其內涵也會隨著技術突破和需求升級不斷拓展,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持續關注有關領域發展,及時解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推動實現持續健康快速發展。也請媒體朋友們多提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記者提問:
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在組織實施“東數西算”工程,目前已取得了哪些進展,接下來如何進一步推進?
張志華:
謝謝這位媒體朋友的提問。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今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等部門,啟動實施了“東數西算”工程,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等8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設立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正式拉開了構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的大幕。半年多來,我們按照既定部署加快推進,“東數西算”工程初見成效。
一方面,重大工程加快建設。8個國家算力樞紐所在地方政府高度重視,建立了工作協調推進機制,印發樞紐節點建設方案,細化工作目標、主要任務和時間節點,重點推進樞紐節點起步區建設。目前,8個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建設方案均進入深化實施階段,起步區新開工數據中心項目達到60余個,新建數據中心規模超過110萬標準機架,項目總投資超過4000億元,算力集聚效應初步顯現。特別是,西部地區數據中心占比穩步提高,全國算力結構逐步優化。
另一方面,要素保障顯著增強。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擴大有效投資的一系列重要決策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方面,充分運用中央預算內投資、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地方政府專項債等,支持建設國家算力樞紐和數據中心集群建設。同時,鼓勵和支持各地出臺電力、網絡、用水、用能等方面的配套政策,特別是在綠色能源使用方面大膽探索、創新方式,保障國家算力樞紐順利建設。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立體化推動“東數西算”工程,重點強化4個協同。
一是強化重大工程項目與配套政策的協同。進一步加強數據中心工程建設與用網、用地、用能、用水等配套政策同步落實,推動重大工程項目盡早建成應用。
二是強化多種政策工具間的協同。統籌用足用好中央預算內投資、各類金融工具、單列能耗等政策手段,支持國家算力樞紐和國家數據中心集群早日發揮作用。
三是強化國家算力樞紐與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體系的協同。在已布局國家算力樞紐基礎上,統籌推進算力供給站、網絡試驗線、算力調度網、數據要素場、安全防護盾的一體化建設,構建覆蓋全國、多層聯動的算力網絡體系。
四是強化數據中心建設與算力產業發展的協同。以國家算力樞紐和數據中心集群為引領,在規模化集聚算力和豐富場景應用的基礎上,推動產業上下游協同發展,共同打造計算產業生態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展
記者提問:
新型基礎設施是“兩新一重”投資的重點領域,請問近年來我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哪些進展?對賦能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張志華:
大家都對新型基礎設施十分關心,下面我就來簡要介紹一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新型基礎設施是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全社會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的基礎性、公共性設施,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在社會各界的共同推動下,我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已取得初步成效,總體可以概括為三個“加快”。
一是信息基礎設施加快升級。從網絡設施看,過去十年,我國已建成光纖長度增長約2.7倍,移動通信從“4G并跑”到“5G引領”,實現“縣縣通5G、村村通寬帶”,下一代互聯網技術加快應用,網絡規模和應用水平全球領先。從算力設施看,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加快布局,數據中心規模達到590萬標準機架,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加快構建,8個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啟動建設。從空間設施看,已初步建成衛星遙感、衛星通信廣播、 北斗導航定位三大系統構成的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體系,具備連續穩定的業務服務能力。
二是融合基礎設施加快布局。智慧設施正在進入千行百業。立體智能交通體系加速構建,無人碼頭、自動駕駛等交通運輸新形態不斷涌現,90%以上機場實現“無紙化”便捷出行;智慧能源調度系統、智能巡檢系統等大幅提升了能源供應效率和安全保障水平;全國工業互聯網網絡、平臺、安全和標識解析體系基本建成;電子商務、遠程醫療、線上教育等民生設施加速構建,為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注入了新的動力和活力。
三是創新基礎設施加快優化。一方面,我國已經建成體系較為完備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布局建設的77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32個已建成運行,部分設施邁入全球第一方陣。另一方面,我國不斷加快創新能力建設,鞏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在重點領域布局建設了200多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600多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一批國家產業創新中心,技術開發設施體系不斷完善。
每一輪科技革命都孕育新的基礎設施建設,每一輪基礎設施建設都引領新的經濟轉型升級。過去十年,新型基礎設施深度植入和賦能我國經濟社會發展。
一是持續支撐新技術探索。中國“天眼”、散裂中子源等設施,為探索宇宙起源、探測物質微觀結構等提供了重要支撐。
二是有效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遙感衛星等信息基礎設施,促進了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數字經濟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引擎。
三是全面支撐民生改善。遠程醫療、智慧養老等融合基礎設施加快發展,北斗導航加速在交通出行、城市管理等領域深度應用,有力提升了人民群眾生活的便利化水平。5G網絡和大數據平臺在醫療保障、流調溯源等疫情防控工作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智慧抗疫”成效顯著。
應該說,這些方面的案例還很多,許多與我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伴隨智能社會發展,新型基礎設施的效能還將進一步顯現,我們大家一定會感同身受,獲得感、幸福感會不斷提升。
滬公網安備 31011202001934號